部落格類型:醫療健康,業務行銷
題目:生活代入,真實感受,觀念推廣
部落格撰寫(拋棄重復使用針頭)
撰寫日期:106/9/14
歡迎,各位觀看關於介紹醫療健康的部落格,大家好!! 這次的題材將以醫療健康題材形式呈現出的急性病毒C型肝炎感染群聚事件,因為醫療器材上的疏失而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在此透過blog部落格的方式來呈現給各位大家瞭解且重視這次的群體感染發生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
由於,今年5月份發生桃園市楊梅地區發生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感染群聚事件,經衛生局疫調後發現,個案均曾至該區某診所注射藥物,實地稽核後發現該診所針具並未於使用後即時丟棄,有疑似重複使用情形。
疾管署籲請醫界朋友於執行針劑注射相關業務時,務必遵守標準感染防護措施,以降低病人感染及工作人員被針扎傷的風險,同時能確保自身及所服務的機構免於發生相關疏失的遺憾。
(↓下方圖片為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接受新聞媒體受訪以C型肝炎爆發群聚感染事件討論如何預防C型肝炎再度爆發擴散,以及宣導請勿拋棄醫療器材,警示各大醫院診所的醫療同仁請勿隨意亂丟棄醫療器材與針頭重複使用,才能降低C型肝炎的發生率!!)
國際間醫療照護相關急性病毒性肝炎群聚感染調查報告指出,發生事件之機構普遍有針頭/針筒重複使用,或將單一劑量包裝的注射藥劑用於不同病人等,未落實安全注射行為(safe injection)的感染管制缺失,與本次國內發生感染事件相同,顯示落實安全注射行為之重要性。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C型肝炎及HIV係藉由血液進入人體造成傳染疾病,除了避免提供病人非必要的注射外,不論世界衛生組織或美國等,都將推動落實安全注射行為列入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防治策略。
(→這是介紹HPV疫苗可以預防疾病的種類。)
(↑這是分為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炎會造成產生肝病的種類。)
(↑此圖為醫院的住出院導覽圖,方便病人以及家屬可以清楚明白進出住出院的作業流程項目。)
(↑避免廢棄空針因為隨意丟棄置垃圾桶,而造成針扎清潔人員及環境污染。)
安全注射行為屬於標準防護措施的項目之一,籲請醫界朋友於執行針劑注射相關業務時,務必遵守下列原則:1.以無菌操作技術準備和施打注射用藥(含手部衛生、在乾淨區進行備藥等、取藥前以酒精消毒藥瓶口等),2.注射針、套管和注射針筒皆是無菌且限單次使用,不得重複使用於其他病人或接觸其他病人可能使用的藥劑或輸液,3.不可對多位病人使用同一個針筒施打藥物,即使是已經更換過針筒上的注射針或套管,4.儘量使用單一劑量包裝的注射藥品,絕對不可將單一劑量包裝藥品提供給多位病人使用,5.不使用袋裝或瓶裝的靜脈輸液作為提供給多位病人的共同來源,6.當必須使用多劑量包裝藥品時,應使用無菌的注射針/套管和注射針筒抽取藥劑等。
(↑參考網路上的文章台中市醫師公會,來說明【請確實執行安全注射的行為】,為了保障民眾就醫安全,來宣導醫療機構不得重復使用針具,對於所屬醫事人員執行直接接觸病人體液或是血液醫療處置,應全面提供安全針具。)
(↑透過這張圖片簡報文章探討有關於安全注射的措施,可以讓大家了解。)
2.哪裡有毒癮針具回收筒設置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松德院區外,皆設有針具販賣機,另外設有松德院區外,皆設有針具回收筒。)
日前疾管署連續獲報5例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確診病例,經衛生局疫情調查後發現,5名個案皆曾於桃園市楊梅區「維蓮診所」就醫並注射藥物,但該院所用之針具有重複使用情形,桃園市衛生局已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2條》規定停止該診所針劑治療項目。
(↑這就是桃園市發生了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感染群聚事件,導致事件發生的導火線,來自桃園的【維蓮診所】宣佈停業,疑是發現出有重複使用針頭造成集體感染,目前有得知有5人感染C型肝炎。
疾管署指出,目前已掌握曾於該診所就醫之個案名冊,並陸續連繫通知其進行抽血檢驗、追蹤,確認是否感染C型肝炎,同時成立專案小組,並呼籲105年6月10日至今年5月12日期間,曾於該診所進行針劑治療的民眾,主動至桃園市楊梅區衛生所抽血檢驗,若確診為C肝則定期於醫療院所追蹤治療。
此外,疾管署也呼籲,醫療機構不得對多個病人使用同一注射針筒進行針劑治療,即使是已更換該針筒上的注射針、套管,也應注意其是否皆為無菌且單次使用。疾管署提醒,經血液進入體內造成傳染的疾病包含C肝、B肝與HIV 等,應避免不必要之注射行為、與他人共用針具(注射器)或不安全性行為等。
〈↑根據高雄縣市境內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現況調查分析所發表文章,宣導衛生安全以及調查十七所機構要區分一般性或感染性廢棄物類別,防止避免感染到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抗體(anti-HBsAb)。〉
再來就是,依據醫療專區分為有專門提供針具清潔、回收、販賣機有指定回收地點,可以提供高雄市地區的市民可以了解到已經使用過針具想要丟棄,可以去指定地點。
包含針具內含物,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參考台南縣衛生局的試辦經驗,特別設計出問卷,逐一詢問受訪者對針具包含所含物品的需求程度,參考成大醫學院教授的建議,增加漂白水項目,因擔心靜脈毒癮者在藥癮發作時可能將漂白水誤用為稀釋液,也特別詢問受刑人意見,所作出的調查結果。
(↑這張圖片裡文章也是針對【高雄縣政府衛生局】清潔針具交換計畫受刑人需求及意願調查。)
(↓另外介紹,文章中領取針具的顧慮以及宣傳管道,本文是以LIKERT量表方式測量統計出來的問卷報表,有列出6大項目的題目以及該題目作答在領取針具所會顧慮的事情,依造答題人數統計出來平均值的分數。)
(最後,受訪者提出的宣傳地點建議,透過文章當中所敘述的地點場景,例如檳榔攤、鄉村里服務處、不時更換地點、十字路口、網站、速食店等等,也是讓靜脈毒癮者受訪時認為連鎖超商最適合放置傳單卡片,再來,意願對於直接問到參加這項計畫的意願與個人想法,也有依造問卷上的調查,統計出名單。)
『共用針頭』是感染愛滋病的管道之一,就疾管局的統計資料來說,因藥癮染愛滋的人佔的比例來說挺高的,所以疾管局針對這問題積極推廣減害計畫。
(當中的清潔針具計畫,是防範藥癮者因共用針具而由血液感染的重要措施(藥癮者可能因共用針具、稀釋液或稀釋容器而感染愛滋病),藉由適當地點設置針具回收桶,建立回收廢棄針具的系統處理機制,以減少隨處丟棄,造成誤踩誤傷或重覆使用(共用)的情況發生,因此而提升感染愛滋的風險。)
搭配更完善的配套措施(在全台各地都有自動販賣機&諮詢服務站...),讓針具的回收率提高,當然對環境和大家的危害就相對的降低了,防治愛滋病讓愛滋減害不是少數人的工作,是需要大家的推廣和配合喔!
(↑由於桃園地區會發生共用針具爆發出C肝群聚感染,得知是診所的疏失下所造成的悲劇,衛福部疾管署連續通報出5例有關於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確定病例,經過衛生局調查發現是該診所重複使用針具釀禍造成的,後來該診所護士辯稱僅重覆使用針頭抽取藥物,因C型肝炎病毒由血液透過皮膚進入體內感染,依造傳染病防治法第32與67條,勒令該診所停止受理醫療業務。)
拋棄式醫材,大家一起用?
(文章出自《外科失樂園》文章發表的感想)
過去瘧疾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患者會出現畏寒、發燒、黃疸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公共衛生的進步,瘧疾終於在台灣絕跡。
1995年10月台北榮民總醫院連續出現六起瘧疾個案,震驚衛生單位,調查發現,瘧疾的源頭是一位由非洲奈及利亞返國的病患,他因為發燒、黃疸而接受電腦斷層檢查,檢查過程中含有瘧原蟲的血液回流進入顯影劑注射筒。
這類注射筒與導管本來都是拋棄式耗材,一人一套,但是因為每組進價約300元且健保不給付,所以單位主管便指示連續使用注射筒與導管,僅於上午、下午各更換一次,便宜行事的作法讓後續六位接受顯影劑注射的患者受到瘧疾感染,其中四位患者死亡。
歷經多年訴訟,此案終於在2006年定讞,三位醫師被判處徒刑一年,緩刑三年。另一位醫師雖在一審獲判無罪,但仍於1998年注射氯化鉀自殺身亡。
拋棄式醫材可以重複使用?
有許多醫院,都會將拋棄式醫材送去消毒,然後重複使用,凡是拋棄式醫材的包裝上都有明顯標示「for single use only(限單次使用)」,不過基於成本考量,院方都視若無睹,而會反覆使用直到損毀為止,最常見的是腹腔鏡或胸腔鏡的手術器械,這些器械的構造通常較為複雜,可能有關節、凹槽或空腔,極容易殘留血液或組織碎屑,在無法拆解的狀況下,想要徹底清潔消毒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在設計製造的時候便不建議重複使用。
然而,這些器械要價不菲,一場手術所使用的器械與耗材動輒價值數千或數萬元,所以幾乎都被重複消毒使用。
大多數金屬材質的器械可以採用高壓蒸氣滅菌,至於含有塑膠配件的器械則多使用氧化乙烯氣體滅菌。
有研究團隊拿一次性使用的醫材(靜脈留滯針、氣切套管)來做試驗,結果發現在經過十次氧化乙烯氣體滅菌程序之後,醫材上殘留的微生物量雖然大幅降低但仍有高達 1000CFU(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而且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就能在表面見到許多損壞或刮傷 。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則直接拿腹腔鏡手術的器械來進行一系列測試,他們發現縱使經過標準的清洗與消毒程序,仍然可以藉著顯微鏡找到殘留於表層或裡面的汙染物,且無法徹底消滅微生物。
另一方面,重新消毒的過程亦會造成損害,接受測試的器械中有三分之一缺少零件,且有超過一半無法達到正常的功能 。
也就是說,將設計為一次性使用的拋棄式醫材重新消毒反覆使用,不但可能造成感染,還可能讓器械故障失靈,在手術中造成不可預期的危害。
幾乎所有手術都會使用到的電刀筆大多屬於拋棄式醫材,但是經常會被反覆消毒,直到不堪使用才淘汰,而構造很類似釘書機的皮膚縫合器,裏頭裝有一整排約莫三十支縫合釘,若是沒有用完,通常也會被拿去消毒,下一台刀再繼續使用。
另外,部分醫院為了節省成本,連手術中不可或缺的絲線都錙銖必較,他們會捨棄預先裁剪好且滅菌包裝的絲線,而使用一整捆絲線,由刷手護士一段一段地剪給主刀醫師,術後再將整捆絲線送去消毒,一大捆線可以讓好多病人用。這是非常危險的作法,因為沾染血液或體液的絲線是不可能清洗乾淨的。
還有,某些醫院連用剩的紗布都會被送去重新消毒,再次分裝使用,若是您在就醫時見到醫護人員使用的並非新拆封的紗布,極可能就是這一類。
強制揭露與知情同意!!
在較貧困的國家,因為資源相當匱乏,不得已只好將拋棄式醫材重複使用,對此有學者認為應該放寬限制,他們認為使用超音波、加壓水流、酵素清潔劑來洗淨器械,再靠氧化乙烯氣體滅菌便能讓器械安全無虞地再次使用。
受制於醫療費用,該不該重複使用拋棄式醫材的議題肯定會被持續討論,然而,在重複使用拋棄式醫材時,「知情同意」絕對是最基本的要求,醫療機構須在事前告知可能的風險,讓患者自行選擇。
使用重消醫材的資訊應該被強制揭露,畢竟選擇使用何種醫材本來就是病患該有的權利。
再來,除了上述所介紹的一些因醫療器材任意使用,而疏忽到醫療器材與手術抽血針具,定期使用過而丟棄回收,避免發生像是桃園診所爆發出C肝群聚感染,通常只要我們能夠在事件發生前,警惕診所各位醫療前線工作人員(醫師)以及護理師與護士們宣導他們正確的觀念,降低醫療器材亂丟棄的環境污染。
談起安全醫療針具,隨著醫療工作人員職業災害種類繁多,而最常見的是”針扎事件”,受針扎的工作人員若沒有採取適當的抗體保護措施,很容易不幸感染到病毒性肝炎、梅毒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風險,容易造成後續的檢驗及治療花費一筆費用!!
我國,參考國外的做法,十年前開始推動安全針具的計畫,透過2011年醫院感染管制查核作業,有修文上修訂規定,並在2012起五年內將醫療機構需全面提供安全針具。
另外,還有經皮穿刺傷(percutaneous injuries,PCIs)與針扎、血液體液暴觸報告與追蹤系統Exposure Prevention lnformation Network(EPlNet)來介紹經皮穿刺傷事件所引起的,包含針扎(needlesticks及尖銳物品扎傷(sharp injuries),而針札是透過180,000名醫療人員中最常見且重要的職業傷害。
因此,對於發生針扎事件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針具設計不佳、安全性銳物收集盒不足或放置地點不恰當、工作時數過長、輪班制度、假日上班及年資少一年等,都是造成針扎事件的危險因子。
透過圖片,底下還有參考表格,(醫療法第56條及101條原條文及修正後條文對照表)。
醫療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傷害:經皮穿刺傷(針扎),尤其是病人源為陽性,可以經過血液傳播性病原體之高感染風險經皮穿刺傷,其威脅包括被感染的機率、陽轉的風險、預防性投藥所帶來的身體作用、甚至可能死亡的威脅,會有心理上的傷害及對工作環境的不安全感等,皆會造成醫療人員及醫療職場重要的衝擊。
(↑會造成經皮穿刺傷(針扎)是醫療人員最常見職業傷害,因病人源為陽性可經過血液傳播性病原體之高感染風險經皮穿刺傷,其造成威脅的主因包含1.被感染的機率、2.陽轉的風險、3.預防性投藥、4.身體作用、5.可能死亡的威脅、6.心理上的傷害、7.工作環境的不安全感。)皆都可能會造成一療人員在職場上重大衝擊,而醫院當中職業衛生護理師在針扎防治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之ㄧ,如何預防要再度發生經皮穿刺傷針扎事件需加強各大醫療院所宣導這個後果,需要重視這個議題。)
再來,透過發揮應有的功能,來要對針扎所發生相關問題需要深入了解問題發生核心,以及包括1.相關法規辦法、2.預防介入措施、3.針扎防制的宣導、4.安全針具使用的推廣、5.熟悉通報流程、6.可能陽轉的風險、7.後續追蹤處置流程、8.適當心理支持,尤其在醫療人員防治針扎的當下及後續追蹤的期間,提供清楚及標準化通報流程、提供感染風險最新知識已降低焦慮程度或是適時提供心理支持與陪伴等。
而醫院中,職業衛生護理師在針扎防治上,更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要對針扎發生之相關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相關法規辦法、預防介入措施、針扎防制的宣傳、安全針具使用的推廣、熟悉通報流程、可能陽轉的風險、後續追蹤處置流程、適當的心理支持,所以尤其是醫療人員針扎的當下及後續追蹤的期間,必須提供清楚及標準化的通報流程、提供感染風險的最新知識以降低焦慮程度並且適時提供心理支持與陪伴。
(↑根據圖表為不同醫療工作者發生高感染風險經皮穿刺傷比例較高前三項及建議。)
由該系統追蹤資料中發現,具有感染性的針具,如:B型肝炎、C型肝炎及 HIV 陽性之病人身上使用過的針具佔所有使用過的針具比率各 佔 14%、16% 及0.7%,因此工作人員被感染的可能性無法忽視。
此圖表為針扎常見的血體液傳染病分別B型肝炎、C型肝炎的統計比例!!
(↑台灣本國籍感染HIV病的病人比例!!)
為了能更加精確估計全國總針扎數而利用 EPINet 系統進行為期的一年的研究發現,發生針扎事件中每一千名醫療工作者只有 36.1 人實際進行通報。於同時期的回溯調查發現針扎事件發生而 未通報的發生率為 170%,據估計每年應有超過三萬次的針扎事件。在澳 洲亦有發現低報針扎事件 4~24% 的情形。
(↑參考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所提供的統計樣本)
經歷高感染風險PI對醫療人員心理影響分析結果五項主題:
桃園市日前出現五例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確定病例,追蹤發現,年齡從三十至六十幾歲不等的五個案曾到楊梅區維蓮診所就醫,並曾注射藥物,綜合個案疫情調查及病毒核酸序列相似度,研判為全台首例的C肝群聚感染事件,感染原因為診所重複使用針具。
參考自由時報網路新聞所報導【無良診所】共用針具感染事件所做出調查,原文寫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急性傳染病防治組長楊靖慧表示,這五位患者陸續因為腹痛、疲倦、黃疸等症狀到天成、怡仁等醫院就醫,被院方通報為C型肝炎,經疫調確認其共同暴露源為維蓮診所,均有自費注射維他命、葡萄糖等營養點滴的紀錄。
1.C肝潛伏期半年 比對1200人次
C肝潛伏期長達六個月,衛生局已帶回維蓮診所去年六月十日至今年五月十二日的病歷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初步統計約有一千兩百人次就診,但並非都有使用針劑治療,加上診所全部採用紙本病歷,追蹤不易,呼籲曾到該診所接受針劑治療的民眾,主動至衛生所抽血檢查。
【維蓮診所】是由曾任軍醫的李先生(維臣醫師)從97年開業至今,聘請女護理師陳瑞蓉和另一位藥劑生周宗雄,其中陳瑞蓉承認她重複使用針具,被說出「自己的主意,醫師並不知情」,所以導致五位病患都相當憤怒,其中三人表示要控告診所並求償。
桃園市衛生局專門委員林國甯表示,今年一月楊梅區出現兩名急性C肝確診病例,追蹤發現他們生活全無交集卻幾乎同時發病,立即向疾管署報備,並將個案血液檢體送至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序列比對,確認是同一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
(↑衛生局人員針對這次的爆發C型肝炎群聚感染事件,懷疑是該診所重複使用針具,並封存該診所注射藥品。)
進一步到維蓮診所調查,發現有廢棄醫材與使用藥品放置一起、未明顯區分情況。桃園市衛生局五月十一日已緊急命令診所停止點滴及藥物注射醫療業務,封存廿八項、十一箱的注射藥品,並發現有過期針劑。
(↑透過衛生局的稽查後,全案交由疾管署負責,得知個案疫情調查、病毒核酸序列相似度及親緣性分析,研判為群聚感染事件,其中有觀察到最早就醫紀錄者為去年12月11日都以C型肝炎潛伏期長達6個月之久,在此宣導民眾,從去年6月至今年5月12日曾在該診所進行針劑治療的高風險群民眾們,必須去桃園市楊梅區衛生所抽血檢查,以確保可以防止得到C型肝炎的可能性。)
護理師稱自行決定 醫師不知
兩人發病前都曾於維蓮診所就醫並接受靜脈注射,衛生局鎖定可能為群聚感染源,但一直無法確定傳染途徑與可能的感染操作環節,直至三月廿三日、五月八日及五月十日楊梅又陸續新增三名急性C型肝炎確診病例,同樣都曾至維蓮診所接受靜脈注射治療,推斷維蓮診所就是感染源,第二天就採取緊急命令。
擅為病患放血 護理師被停業
維蓮診所今年二月起,已先後被查出醫療廢棄物未依法規處理、使用過期藥物、感染管制有缺失、注射治療未依標準作業流程等過失,都已依法裁處。
此外,陳瑞蓉今年四月擅自為一名病患放血,她當時也稱是「好心幫病患的忙、醫師並不知情」,衛生局對陳女處三個月停業處分;醫師李維臣和藥劑生也都移付懲戒。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診所工作人員沒有定期檢查醫療器材,沒有依造”醫療廢棄物未依法規處理” 辦理任意非法使用過期藥物及感染管制有缺失、注射治療未依標準作業流程等過失,必須已依法裁處。
(↑參考蘋果新聞報導,教導各位遇到有要過期或吃剩的藥,要如何處理?可以透過此教學可以讓平常吃剩或是過期藥物,做好環保回收。)
過期或吃剩的藥,要怎麼處理?
"藥師,請問過期的或吃剩的藥,要怎麼處理?"很多民眾的直覺反應就是丟到垃圾桶或者沖進馬桶就好了。
然而,這樣做卻可能造成環境污染。
國內學者曾針對台灣河川進行藥檢發現,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普拿疼的乙醯胺酚、水楊酸、咖啡因檢出率高達8-9成,甚至紅黴素的檢出量竟是超出國外河川的數百倍以上。
(上圖為過期不用藥物形象圖,沒有做好回收環保的概念,會造成環境上的重大污染,因此需要建立定期回收。)
(↑以台北市設立219處檢收站,統計出民眾廢棄藥物會丟在哪裡? 根據圖表表示丟垃圾桶是民眾一律將過期以及吃剩的藥物來加以丟棄。)
(↑根據台灣河川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的大漢溪、新店溪已驗出化學藥物,廢棄藥物造成了河川污染嚴重,台北市衛生局4月初啟動「居家廢棄藥物檢收站」,截至5月底止,檢收的廢棄藥物、針具與廢容器總計1,543公斤,衛生局呼籲民眾響應藥品回收。)
目前無法證實這些排進河川的藥品,會直接危害人類健康,但如果人類透過食物鏈而不小心吃了這些含藥的魚蝦,恐怕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了改善上述狀況,除了政府可以提升下水道接管率來有效攔截藥物污染外,民眾也應該改變【"囤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的觀念,因為這些囤積的藥物往往都用不到,以至於放到過期而不得不丟掉,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此外,家中存放的備藥應該要定期檢查一遍,藥物一旦產生變質(變色、粉碎或潮解),不管是多久前拿到的,都要停止使用。抗生素糖漿若放在冰箱冷藏,可維持約2週左右,常溫下,應於1週內使用完畢,若沒用完,就應丟棄。
拆封過的眼藥水(膏)儘量在1-1個半月內使用完畢,即使是保存很好的眼藥水(膏),在拆封過的3個月後,應丟棄。
(↑透過此圖片可以讓我們可以了解到遇到有些過期與吃剩的藥物,打算要如何正確處理的方法,可以依造圖片上的教學指示可以確認隨意亂丟藥物的發生以及污染!!)
這些廢棄藥物該丟到哪裡呢?目前國內許多醫院藥局及社區藥局都有藥物回收的服務,民眾可以把這些過期及吃剩的廢棄藥物送去回收,以免污染環境。
另外,有居家廢棄藥品問答集Q&A專屬的解答,在此,列舉出可能會面臨到的疑難雜症,比較可能會是民眾會想要詢問或是可疑的。
再來,是高雄罕見雙賢血腫案例,透過此圖中文章敘述到有一位住在高雄市的市民三十一歲男子,最近右側腰痛,不久左腰也痠痛,兩度就醫被當做腎結石或肌肉拉傷治療,症狀未改善反而惡化,就再上月二十二日到高雄市小港醫院泌尿科就醫,由醫師張美玉診斷出病患是罹患雙側自發性腎臟周圍血腫,由於病情案例少見,這種血腫可以自行吸收,不必開刀動手術,不過需住院服用止痛藥至少三個月。
後來,由高雄縣衛生局自七月起於縣市共設置六十五個定點站幫藥癮者服務,以填問卷增送「針具關懷包」來降低國內藥癮者感染愛滋病及C肝炎,由衛生署補助經費於全國各地縣市設有免費提供針劑及回收針具等地點管道,讓民眾可以清楚明白,因此為高雄縣衛生局所推動「針具回收計畫」獲得許多肯定與讚美。
針頭不回套、安全最重要-防扎減廢筆型針頭集針器: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101年十大死因糖尿病排列為第四位,隨著疾病的進展,許多病人無法單獨倚賴口服降血糖藥物來達到血糖的控制,必須加上胰島素治療以進一步降低血糖。
由於使用筆型注射器注射,在學習與操作上較為傳統胰島素空針簡易,因此在臨床使用上越來越普遍,配合台北市政府推廣居家廢棄藥物、針器檢收活動,在協助病人處理家中廢棄針器時發現,居家病人使用筆型針注射完後,有90%以上會以外蓋回套針頭,再將針頭取下後,放入寶特瓶中,交回醫院處理,訪談80位病人在處理針頭的過程中,有70% 的病人表示曾有針扎的經驗,而在臨床上,為了醫療人員執業安全,極力宣導針頭不回套、安全最重要的觀念,努力推廣針扎防治的對策!!
創作動機:
因此,期望能將這個預防針扎的觀念延伸至居家的病人,提升病人的安全,故想設計一個安全器材,讓居家病人使用胰島素筆針注射後,能夠不回套筆型針外套,除了達到避免針扎的目的,另一個好處是,把乾淨的針頭外蓋當作塑膠類回收,以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再生成不同用途的塑膠類製品,如此可以達到感染廢棄物減量,也能更加環保。
文獻資料查證與學理依據:
(一)胰島素筆型針及注射器介紹: 胰島素筆型針頭,從外而內由針頭外蓋、針頭內蓋、注射針、保護性封膜所組成(圖一),注射針為雙頭針尖設計,一端插入橡皮封口胰島素儲存區內、另一端為注射用,必須用旋轉的方法,才能將針頭與注射器結合或分離,每次注射完後須丟棄針頭。
(二)針扎事件的相關因素: 居家施打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常因醫療廢棄物不正確的處理,較容易造成自己以及他人產生侵入性的傷害,由於筆型針頭體積小不易辨識,若混雜在垃圾中容易造成人員扎傷,增加感染的風險,形成公共衛生上的危害。
(↑參考網路上的圖片內容,專門敘述有關於「皮下注射胰島素給藥安全守則」,希望藉由醫療安全權威機構ISMP發佈最新版本的皮下注射胰島素安全執業準則,都是需要大家一同來關注的資訊內容。)
根據,醫療臨床實驗上,每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病人,通常一天施打一到三次不等,而注射針器的使用頻率與針扎發生的次數有關,進一步來探討,針扎發生情境,以注射執行中為多數,其次為丟棄時或丟棄後發生,且以「套回針頭蓋」是最容易發生針扎的動作。
當注射完胰島素後要將筆型針頭移除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步驟,因為使用者的手會靠近暴露的針尖,徒手轉開針頭和回套都是不安全的做法,因此,注射後若無安全的設備及未正確處理針頭易造成針扎的危害。
(↑參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衛教資訊」所發表文章敘述『針具使用注意事項』。)
(三)預防針扎之策略: 護理人員在指導胰島素筆型注射器操作注射技巧的同時,應加強教導病人如何將針頭正確處理的方法以及提供要如何預防發生針扎刺傷自己,需加強宣導通知訊息,並第一時間當下告知病人廢棄針頭收集後,要交回給醫院進行處理。
國內外學者均指出針扎的防治包括定期的教育、提供攜帶方便、可密閉、抗穿刺性的尖銳物品收集器、安全器材的設計、重視不回套等方法。
另外,由英國NICE指出所有的尖銳物扎傷都是可預防的( Yang & Mullan, 2011),美國FDA建議,病人居家自行注射,如不易取得醫療人員專用的廢針頭處理容器,可用替代容器來盛裝尖銳物品或針頭,其容器應具備以下條件:由較厚的塑膠類材質製成,能夠有密封蓋子,尖銳物無法刺穿瓶身,並且防止針頭漏出,使用過程中保持直立與穩定性,瓶身貼有適當的標籤,警告容器內裝有危險的廢棄物(F D A, 2011),避免不知情民眾誤觸有害醫療廢棄物,也可提醒人員謹慎操作、以避免針扎意外,減少傷害。
綜合以上,從配合衛生局的政策,教育病人需要重視不回套針頭的重要性,提供針頭收集器,及一個檢收處理的場所等方法著手,讓廢棄針頭處理過程更加安全。
三、創新或改良設計流程:
(一)原案流程/作法:
1.工具準備:胰島素筆型注射器、胰島素筆型針頭、寶特瓶蓋、寶特瓶或不易穿透的容器。
2.打針後筆型針頭處理流程:胰島素施打後,將胰島素筆型針頭外蓋回套(圖一),並用旋轉的方法將針頭與注射器分離(圖二),注意!取下的筆型針有一端仍有針尖要小心處理(圖三),將筆型針頭含蓋丟入寶特瓶中(圖四),最後透過目前病人收集針頭的情形,經過調查後90%都有使用回套針頭套。(圖五)
(二)新案流程:
1.設計流程方法及步驟:
1-1目標設定:設計一組能提供胰島素筆針施打後,正確執行針頭不回套、預防針扎之安全設備,並能減少醫療廢棄物的量。
1-2.選用材料: (1)寶特瓶:經過臨床觀察及測量各種瓶裝飲料容器的硬度與各種不同瓶蓋厚度及形式、種類與結構,市面上常見PET材質的寶特瓶: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為碳酸飲料、茶、果汁、包裝飲用水、酒及醬油等產品之主要的填充容器,經實地比較後裝填碳酸飲料、汽水的瓶身較厚,材質較硬,不容易被針頭穿透,適合本案病人居家使用,可收集乾洗手及碳酸飲料類之寶特瓶, 並將其洗淨、晾乾備用,提醒病人不要使用礦泉水瓶或扭轉後易變型之瓶身,因受壓後針頭容易刺出寶特瓶(圖六)。
2.操作筆型針頭不回套又可將針頭取下的過程:胰島素施打後,將胰島素筆針頭直接插入瓶蓋中心的孔中,逆時針旋轉數圈後,再往內一推,筆針頭就會與注射器分離,直接脫落於寶特瓶中(圖十二)。
(三)新案優於舊案之具體說明:
1.降低針扎率:舊案在注射後將針頭外蓋回套,再以旋轉的方式將針頭取下,在回套的過程中有被針扎的潛在危險,易增加針扎比率,訪談80人中有70%曾被 針扎,新案在操作過程不需回套針頭減少針扎比率,並提供此工具給80位病人使用,每次都按照此步驟執行者,被針扎比率為0%。
2.廢棄物減量比較:在圖十三中,圖右寶特瓶中為500個筆型針頭,圖左為500 個有回套針頭外蓋之筆型針頭,需裝在五瓶寶特瓶中,比較回套針頭外蓋與 不回套針頭外蓋之廢棄物量為5:1,兩相比較廢棄物量可減少五分之四(圖 十三),舊案在每年初估門診病人筆型針頭廢棄物處理費約需66600元,新案 在每年初估廢棄物約需11544元,相較原案共約省41736元,所以每年在筆型針頭處理費上可減少82.67%的支出。
3.資源回收再利用:將筆針外蓋及用完的筆型針注射器另外處理,回收於塑膠類垃圾中,隨家中垃圾做資源回收處理(圖十四),回收後經粉碎、清洗、烘乾製成塑膠碎片,再經熱熔、押出,抽製塑膠再生酯粒,射出成型各種塑膠製 品,如垃圾桶、工具箱、腳踏車踏墊、文具盒等具彈性之塑膠再製品,創造再生的價值,成為可再利用的資源。
(四)具體描述使用成效:
(五)、附實物模型或照片、光碟:
將打洞的技術與病房目前使用的廢棄針頭收集桶結合,除此次創新作品(圖十五)以外,又增加一種款式的胰島素筆型針頭收集桶(圖十六)提供病房護理師使用,與原本正在使用的針頭收集桶做結合,深獲同仁喜愛,表示不再回套筆型針,真的可以降低被針扎的危險。
總結:
最後,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醫師與醫療工作人員的檢查粗心大意疏忽到還有其他醫療器材在進行大大小小手術使用後,而沒立刻丟棄回收,而將已經使用過醫療器材而繼續重複使用,去服務下一位需要手術或是打針抽血的民眾,難免會讓人聯想是否有一天不幸罹患了急性病毒性C肝炎而造成社會恐慌,疫情嚴重迅速擴散暴發,因此要定期檢查或消毒醫療器材,以及在準備使用醫療器材,確認器材是否有重覆使用過,需要建立商品品質檢查表,來勾選裡面的醫療器材評估它是否能繼續使用而考慮丟棄!!
留言列表